董仲舒 XE "董仲舒" 《贤良对策 XE "贤良对策" 》云: 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
世界是此在存在的一个方面;此在的存在是在—世界—之中—存在。理必有对待,生生之本也。
{49} 当然,共同世界不仅仅再现的是此在对于他人的依附性,此在也并非总是一个从者的角色。而不是相反,人既然不是山居野处,与鹿豕为伍,饰就是人的第二自然,饰就是此在沉沦于它自身所抛入的那个世界,此在与饰就是密不可分的。三、贲饰构筑此在在世界之中的本真性 第一,贲其趾是此在遵礼而行之贲。这样,贤人在野与履中蹈和之君的连接,则由聘贤者礼文之美,六五履中蹈和之君,文而有质,虚衷求贤,邱园生色{83}。正如《彖传》所谓贲,通达。
物之合则必有文,文乃饰也。文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变成了共在相互辨识认可的基础。二、孔子的三大法说是三纲说的第一个阶段 (一)郭店简《六德》篇的六位说 从对待义言,三纲说即为君臣、父子、夫妇三对基本人伦关系。
进入专题: 三纲说 孔子 董仲舒 。贺麟、冯友兰、侯外庐等先生都参与了这场学术思想运动[1-4]。孔子在《六德》篇中直接称之为大法,在《成之闻之》篇中称之为大常。从现有资料来看,三纲说即直接来源于三大法说或六位说。
不过,在董子看来,互兼还不是现实法则,故他同时主张天意有亲任的一面。故《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礼纬·含文嘉》所谓君为臣纲云云三句中的纲字,正用此引申义。但我们是否能因此而将三纲说与六位说彼此隔离开来,认为它们是完全对立的呢?这当然不能。竹书《六德》篇曰:君子言信焉尔,言诚焉尔,故外内皆得也。纲本是提网的大绳或总绳,纪本是扎丝束的线头,汉人以此为喻,彰显了他们对于位分伦理学之主要内容的新理解和新概括。
六纪者,为三纲之纪者也。无论从董子还是从《白虎通·三纲六纪》篇的相关论证来看,三纲的匹合、对待、感应之义乃是六位或六人得以生发的前提,而君为臣纲云云则不仅无此义,而且会严重窒息此一位分伦理的生机。郭店简《六位》篇的所有位字均写作立字。由此观之,不论是兼并的哪一种情况,董子的三纲说都不存在所谓专任之意。
所谓《含文嘉》,即《礼纬·含文嘉》,《白虎通》所引《含文嘉》文字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应当世之变,若数三纲。
一百多年来,三纲问题也一直是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和热点,其中汉人三纲说是什么及其性质、来源如何,更是学界讨论的中心问题。匹合与相对,是位分伦理的大义和本根所在。
其出,远近同度而不同意。三纲法天、地、人,六纪法六合。四、《白虎通》的三纲说与《礼纬·含文嘉》对三纲说的异化 (一)《白虎通》的三纲说 对于三纲说的具体内容,《白虎通》一书有综合、集中的表达。竹书《成之闻之》篇曰: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著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妻之别。内容提要:郭店简《六德》篇提出了三大法或六位的位分伦理学说。又曰:范,常也……法也。
君臣、父子、夫妇的句读,表示三纲之义,而君、臣、父、子、夫、妇的句读则表示六人或六位之义,在位分伦理学中,这两种句读的含义是彼此明确相区别的。很明显,前者与后者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
竹书《六德》篇第44-46号简曰: 凡君子所以立身大法三,其绎之也六,其衍十又二。《深察名号》曰: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乃可谓善。
从这一角度来看,《六德》篇的六位说或三大法说即是孔子的六位说或三大法说。在此,我们看到,《白虎通》为何将董子的三纲五纪换成三纲六纪的原因。
在郭店简中,《六德》《尊德义》《成之闻之》《性自命出》四篇同简制,书迹出于同一手。董子以汉代的天道观或阴阳学说为理论武器,首先将三纲肯定为王道,然后将其提升为天意在伦理世界的具体呈现和落实,进而提出了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重要命题。西汉后期,跟位分伦理学有关的纲纪或三纲一词亦多次出现。笔者认为,《礼纬·含文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句话,严重违反了《白虎通》用以建构此世界的两大原则——天地和阴阳之义,天地和阴阳这两大原则都以匹合、对应和相感为其基本义和第一义。
有此位则有此职,位职相配。从三大法又进一步升进和升华,看到天常或天所降之大常是其合法性的根源所在,这就需要思想者在天命、天道意识内完成其新构造,在更博大的思想框架中来解决和回应此问题。
《说文·衣部》曰:裕,衣物饶也。此见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
竹书《成之闻之》篇的思想框架颇为宏大。竹简说有率人者,有从人者,此就夫妇二位而言。
不过,在《六德》篇中,夫妇一伦虽然居于三大伦之首,但这并不必定意味着它在六位说中或三大法说中是最重要的。2)以匹合、并兼和阴阳之义论证了三纲说的合理性。次云合各有阴阳,即认为合中有其阴阳对待的双方。据此,位的本义是指在朝廷中所站立的位置,或在群臣中所处的位列。
应该说,这些问题迄今都没有得到较好解决,而人们的纷争也没有止息下来。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
先看实质义上的三纲说。(二)董子对于三纲说的贡献 董仲舒对于三纲说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论证上。
尽管位分伦理学有其历史的、时空的局限性,但是三纲或三大法所表示的基础性位分伦理结构至今没有从当代社会消退的迹象。《白虎通》以六纪为三纲之纪⑦,这一点颇具积极意义,一者阐明了六纪与三纲的关系,二者如师长,君臣之纪也,以其皆成己也等具体解释,将儒家旧义中的良好因素保留了下来,甚为珍贵。